您是否想知道 下列哪一項法律規範了公務機關、企業與個人,對於個資的蒐集、處理與利用方式? 答案就是《個資法》,它明確規定了各方在處理個人資料時應遵守的原則。其中,第15條更是重點條文,它指出公務機關和企業在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時,必須符合特定目的原則。這意味著,您必須有明確的理由收集個人資料,而且這個理由必須符合執行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內,或是經當事人同意。
《個資法》第15條:合法收集、處理個人資料的關鍵規範
在數位時代,個人資料無所不在,企業在營運過程中難免會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然而,如何合法合規地管理個人資料,是每個企業都必須面對的課題。而《個資法》第15條,正是規範公務機關和企業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的重要法條,它強調了「特定目的原則」,也就是說,您必須有明確的理由來收集個人資料,並且這個理由必須符合以下兩種情況之一:
一、執行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內
當您需要收集個人資料來執行法定職務時,例如政府機關執行稅務稽查,需要收集納稅人的身份證字號,此時您需要確保:
- 收集的資料必須與執行法定職務直接相關,例如,您不能以進行稅務稽查為由,收集納稅人的政治立場或宗教信仰。
- 資料收集的範圍必須是必要的,例如,您只需要收集納稅人的身份證字號,而不需要收集其配偶或子女的資訊。
二、經當事人同意
當您需要收集個人資料,但這並非執行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時,您必須取得當事人的同意。例如,您需要收集客戶的姓名和地址才能進行商品配送,您需要:
- 明確告知當事人收集資料的目的,例如,您需要告知客戶收集其姓名和地址是為了進行商品配送。
- 取得當事人明確且自願的同意,例如,您需要提供客戶同意書,讓其確認同意您收集其個人資料。
- 明確告知當事人其權利,例如,您需要告知客戶其有權拒絕提供個人資料,以及其有權要求您停止使用或刪除其個人資料。
總而言之,《個資法》第15條的核心概念是「特定目的原則」,它要求企業必須有明確的理由收集個人資料,並且這個理由必須符合法律規範。如果您不確定如何合法合規地管理個人資料,請諮詢專業的法律顧問,以避免觸犯法律,並保護您的企業和客戶的權益。
《個資法》第15條:釐清個人資料合法處理之法源依據
理解《個資法》第15條的核心精神,除了要掌握特定目的原則,更重要的是釐清個人資料合法處理的法源依據,才能真正落實資料保護的責任。本條文強調,公務機關、企業、個人在處理個人資料時,必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或當事人的同意,才能進行收集、處理與利用。以下我們將針對「《個資法》第15條」所規範的合法處理個人資料的法源依據進行深入探討。
一、法定職務之必要範圍
當公務機關或企業執行法定職務時,其對個人資料的處理行為必須在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內,才能取得合法性。例如:
- 稅務機關執行稅務稽查,需要收集納稅人的身份證字號、財產資料等資訊,以執行其法定職務。
- 金融機構辦理貸款業務,需確認借款人的財務狀況與信用評分,才能進行風險評估。
然而,即使是執行法定職務,公務機關或企業也必須遵守比例原則,不得超過必要範圍進行資料收集,並且需注意資料的安全性。
二、當事人同意
除了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當事人的同意也是處理個人資料的合法依據。當事人的同意必須是自由、明示且自願的,不得以任何形式脅迫或誘騙。例如:
- 企業進行行銷活動,需要收集客戶的姓名、電話、地址等資訊,必須取得客戶的同意才能進行。
- 網站或APP使用個人資料時,需明確告知使用者目的,並取得使用者同意才能收集相關資料。
當事人同意應以明確的方式表達,例如書面同意、口頭同意或電子簽章。企業應妥善保存當事人同意的記錄,以備查驗。
三、其他法律規範
除了《個資法》第15條外,其他相關法律規範也可能賦予特定機關或企業處理個人資料的權利。例如:
- 《個人資料保護法》中,明確規範了醫療機構處理病人醫療資訊的權利與義務。
- 《金融控股公司法》中,規範了金融機構處理客戶金融資訊的權利與義務。
企業應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建立合規的資料管理制度,以確保個人資料的合法處理。
《個資法》第 15 條:公務機關、企業、個人處理個人資料的法律依據
《個資法》第15條明確規定,公務機關、企業、個人在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時,必須符合特定目的原則。這意味著,您需要有明確的理由收集個人資料,並且這個理由必須符合法律規範的範圍。本條文中特別強調了兩個主要的法律依據:
1. 執行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內:
- 公務機關:公務機關在執行法定職務時,必須依法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例如,稅務機關執行稅務稽查時需要收集納稅人的身份證字號、戶籍地址等資訊,以核實納稅狀況;警察機關偵辦刑事案件時,可能需要收集犯罪嫌疑人的個人資料、通聯紀錄等資訊,以進行犯罪偵查。
- 企業:企業在執行法定職務時,也必須符合法律規範,例如,金融機構在辦理貸款業務時,需要收集借款人的身份證字號、收入證明等資訊,以評估借款人的信用狀況;保險公司在辦理保險業務時,需要收集投保人的身份證字號、健康狀況等資訊,以評估風險。
- 個人:個人在執行法定職務時,也必須符合法律規範,例如,個人在進行租賃房屋時,需要向房東提供身份證字號、聯絡電話等資訊,以完成租賃合約。
在執行法定職務的過程中,公務機關、企業、個人需要確保收集的個人資料範圍應限於執行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內,不得任意收集與執行法定職務無關的個人資料。同時,也需要遵守相關的法律規定,例如,對個人資料進行保密、安全保護等。
2. 經當事人同意:
- 公務機關:公務機關在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時,原則上應取得當事人的同意,例如,政府機關辦理社會福利補助時,需要取得申請人的同意,才能收集其個人資料、收入狀況等資訊。
- 企業:企業在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時,也應取得當事人的同意,例如,電信公司提供通訊服務時,需要取得客戶的同意,才能收集其個人資料、通聯紀錄等資訊;電子商務平台提供商品銷售服務時,需要取得客戶的同意,才能收集其個人資料、消費記錄等資訊。
- 個人:個人在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時,也應取得當事人的同意,例如,個人在進行個人網路服務時,需要取得其他人的同意,才能收集其個人資料、通訊紀錄等資訊。
在取得當事人同意時,公務機關、企業、個人需要確保同意是真實、自願、明確的,不得以任何方式脅迫、誘騙或誤導當事人,並應清楚告知當事人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的目的、方式、範圍以及當事人享有的權利等相關資訊。此外,當事人有權拒絕或撤回同意,公務機關、企業、個人應尊重當事人的選擇,不得以任何理由強迫或限制當事人行使同意權。
總之,《個資法》第15條明確規定了公務機關、企業、個人在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時必須遵守的法律依據,其目的在於保護個人資料的安全和隱私權,以及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公務機關、企業、個人在處理個人資料時,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個人資料的合法合規,避免違法行為的發生。
“`html
項目 | 法律依據 | 說明 |
---|---|---|
執行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內 | 公務機關 | 在執行法定職務時,必須依法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例如,稅務機關執行稅務稽查時需要收集納稅人的身份證字號、戶籍地址等資訊,以核實納稅狀況;警察機關偵辦刑事案件時,可能需要收集犯罪嫌疑人的個人資料、通聯紀錄等資訊,以進行犯罪偵查。 |
企業 | 在執行法定職務時,也必須符合法律規範,例如,金融機構在辦理貸款業務時,需要收集借款人的身份證字號、收入證明等資訊,以評估借款人的信用狀況;保險公司在辦理保險業務時,需要收集投保人的身份證字號、健康狀況等資訊,以評估風險。 | |
個人 | 在執行法定職務時,也必須符合法律規範,例如,個人在進行租賃房屋時,需要向房東提供身份證字號、聯絡電話等資訊,以完成租賃合約。 | |
經當事人同意 | 公務機關 | 在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時,原則上應取得當事人的同意,例如,政府機關辦理社會福利補助時,需要取得申請人的同意,才能收集其個人資料、收入狀況等資訊。 |
企業 | 在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時,也應取得當事人的同意,例如,電信公司提供通訊服務時,需要取得客戶的同意,才能收集其個人資料、通聯紀錄等資訊;電子商務平台提供商品銷售服務時,需要取得客戶的同意,才能收集其個人資料、消費記錄等資訊。 | |
個人 | 在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時,也應取得當事人的同意,例如,個人在進行個人網路服務時,需要取得其他人的同意,才能收集其個人資料、通訊紀錄等資訊。 |
“`
《個資法》第15條:規範公私機關處理個人資料之法律依據
《個資法》第15條不僅僅是一條法規,更是一把尺,用來衡量公私機關在處理個人資料時是否符合法律要求。此條文明確規範了公務機關和企業在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時,必須具備的法律依據,確保資料的合法性與透明度。
在《個資法》第15條的規範之下,公私機關處理個人資料的法律依據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執行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
公務機關或企業因執行法定職務的必要,需要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時,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 目的正當性: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的目的是為了執行法定職務,而非其他用途。
- 必要性:收集、處理和利用的資料必須是執行法定職務所必需的,不能超過必要範圍。
- 合法性: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的過程必須符合相關法律規定,例如,需遵循相關法律或法規的規定。
舉例來說,稅務機關執行稅務稽查時,可以依據稅法規定收集納稅人的身份證字號、收入資料等個人資料,這是因為這些資料是為了執行稅務稽查的必要,屬於執行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
二、經當事人同意
公務機關或企業未依據法令執行職務,卻需要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時,必須取得當事人的同意。這表示,當事人必須明確瞭解資料收集、處理和利用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且自願同意提供個人資料。
- 明確同意:當事人必須明確表示同意提供個人資料,同意方式可以是書面、口頭或其他方式。
- 自由意志:當事人必須在自由意志下同意提供個人資料,不能受到任何脅迫或誘導。
- 知情同意:當事人必須完全瞭解資料收集、處理和利用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在充分知情的情況下同意提供個人資料。
例如,銀行需要收集客戶的姓名、地址、電話等個人資料才能辦理開戶業務,就需要取得客戶的明確同意。銀行必須向客戶說明收集資料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取得客戶的同意後才能收集這些資料。
需要注意的是,當事人同意並非永遠有效。如果資料收集、處理和利用的目的、方式或範圍發生變更,公務機關或企業必須再次取得當事人的同意。例如,銀行原本只用客戶的資料辦理開戶業務,但後來想用這些資料進行行銷活動,就需要再次取得客戶的同意。
總之,《個資法》第15條強調公私機關必須依法取得合法依據才能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這項法規不僅僅是保護個人隱私的保障,也是確保公務機關和企業在資料處理上的合法性與透明度的重要法律依據。瞭解並遵守《個資法》第15條,是所有公務機關和企業在處理個人資料時必須遵循的準則。
下列哪一項法律規範了公務機關、企業與個人,對於個資的蒐集、處理與利用方式?結論
瞭解《個資法》第15條,對於公務機關、企業和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這條法規明確規範了「特定目的原則」,也就是說,您需要有明確的理由收集個人資料,並且這個理由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例如執行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或經當事人同意。
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個資法》第15條的內容,並說明瞭「下列哪一項法律規範了公務機關、企業與個人,對於個資的蒐集、處理與利用方式?」的答案。
總結來說,無論是政府機關、企業,還是個人,在處理個人資料時,都必須嚴格遵守《個資法》第15條所規定的合法依據,並且建立完善的資料管理制度,才能確保個人資料的合法合規,避免觸犯法律,並保護個資安全與隱私權。
下列哪一項法律規範了公務機關、企業與個人,對於個資的蒐集、處理與利用方式? 常見問題快速FAQ
1. 我需要在什麼情況下取得當事人同意才能收集個人資料?
根據《個資法》第15條,當您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的行為並非為了執行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時,就需要取得當事人的同意。舉例來說,企業進行行銷活動需要收集客戶的聯繫資訊,或是網站想要收集使用者瀏覽紀錄以提供客製化服務,這些情況都需要取得當事人的明確同意。
2. 如果我已經取得當事人同意,是否就永遠可以自由使用他們的個人資料?
並不是。即使您已取得當事人同意,也必須確保資料的使用範圍符合當初取得同意的目的。如果資料使用目的有所變更,例如原本是為了提供商品配送,後來要將資料用於行銷活動,就必須再次取得當事人的同意。此外,當事人也有權利撤回同意,您必須尊重當事人的選擇。
3. 我應該如何確保我的企業在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資料時符合《個資法》的規定?
建議您尋求專業的法律顧問協助,制定合規的資料管理策略。專業的顧問可以幫助您:
- 確認您的資料收集目的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 設計合理的資料收集流程,並建立相關文件
- 制定完善的資料安全措施,保護個人資料的安全
透過專業的協助,您纔能有效地管理個人資料,並避免違法行為的發生。